钦定四库全书
唐会要卷七十八宋王溥撰
诸使中黜陟使。
贞观八年,将发十六道黜陟大使,畿内未有其人。上问房玄龄:此道事最重,谁可充使?尚书右仆射李靖曰:畿内事宜,非魏征莫可。上曰:朕今欲向九成宫,事亦不小。朕每行不欲与其相离者,乃为其见朕过,必无所隐。乃令李靖充使。
二十年,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条巡察四方,黜陟官吏。
开元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遣使,以崔翘等为之。天宝五载七月遣使,以席豫等为之。
至德二载十二月遣使,以虢王等为之。
建中元年正月制:诸道宜分遣黜陟使,观风俗,问疾苦。自艰辛以来,征赋名目繁杂,委黜陟使与诸道观察使、刺史计资产作两税法。比来新旧征科色目,一切停罢。两税外辄别配率,以枉法论。乾元元年,与采访使并权罢,至是复有之。自建中已后,至今未尝置。初,司封郎中韦正为山南黜陟使,荐兴、凤两相团练使严震理行为山南第一,特赐上下考,封郧国公。在凤州十四年,能政不替。
采访取置使
开元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,初置十道采访取置使,以御史中丞卢绚等为之。至三月二十三日,诸道采访取置使、华州刺史李尚隐等奏请各使置印,许之。
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命诸道采访使考课官人善绩,三年一奏,永为常式。至二十七年二月七日,赦文:三载考绩,黜陟幽明,允叶大猷,以劝天下。比来诸道所通善状,但优仕进之辈,与为选调之资,责实循名,或乖古义。自今已后,诸道使更不须善状。每三年,朕常自择使臣,观察风俗,有清白政理著闻者,当别擢用。
二十六年三月敕:诸道采访使判官等,自今已后,并须首末经三年。其缘事故停,不得满年限者,承优节文,准
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敕处分。
二十九年七月敕:采访使等所资按部,恤隐求瘼,巡抚处多,事须周细,不可匆遽,徒有往来,宜依刺史例入奏。
天宝九载三月十二日敕:本置采访使,令举大纲,若大小必由一人,岂能兼理。自今巳后,采访使但察访善恶,举其大纲,自余郡务所有奏请,并委郡守,不须干及。十二载二月,河南道采访取置使河东郡太守李憕,河南道采访处置使陈留郡大守王濬等奏:请依旧通前置两员文使,望以周载,许依元敕酬功处分。敕:诸道准此。黔中道各一人,宜依旧定。
乾元元年四月十一日,诏曰:近缘狂寇乱常,每道分置节度。其管内缘征遣及文牒,兼使命来往,州县官非不艰辛,若更加采访,转益烦扰。其采访使置来日久,并诸道黜陟使便宜且停,待后当有处分。大历十二年五月,中书门下奏:开元末置诸采访使,许其专停刺史务,废置由已。请自今已后,刺史有犯赃等色,本道但具状闻奏,不得辄追赴使,及专擅停务,差人权摄。其刺史亦不得辄诣使出界。有违者皆按常刑。五坊宫苑使
五坊,谓雕、鹘、鹰、鹞、狗、共为五坊。宫苑旧以一使掌之。自宝应二年后,五坊使入隶内宫苑使。近又有闲廏使,兼宫苑之职焉。
开元十九年,金吾将军杨崇庆除五坊宫苑使,其后来曜、牛仙客、李元裕、韦衢、章仇兼琼、王𫟹、吕崇贵、綦辅国、彭体盈、药子昂等为之。
大历十四年五月诏:鹰隼、豹貀、獦犬,皆放之。自永徽以来,掸国累贡驯象三十有二,皆豢于禁中,有善舞者,以备元会充庭之饰,因是于鹰隼之类同放之。
元和二年六月初,五坊户诸色影占者多,宜令府县收管。
三年七月,五坊品官朱超宴、王志忠,放纵鹰隼入常安富人家,旋诣其居,广有求取。上知之,立召二人,各笞二十,夺其职。自是贡鸷鸟略大者皆斥之。贞元末,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者,皆为暴横,以取人钱物。或有张罗网于门,不许人出入者,或以张井上使不得汲者,近之辄曰:汝惊供奉鸟雀,即痛殴之,出钱物求谢。乃或相聚于食市酒肆,醉饱而去,卖者或不知,就索其直,多被殴詈。或时留蛇一囊为质,曰:此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,今留付汝,幸善饲之,勿令饥渴。卖者媿谢求哀,乃携挈而去。宪宗在春宫时,知其弊,尝欲奏禁之,及即位,遂推而行,人情大悦。
十三年十月,上怒五坊使杨朝汶追捕平人,命杀之。皇城使
天祐三年闰十二月,皇城使奏:伏以皇城之内,咫尺禁围,伏乞准元敕条流,鼓声绝后,禁断人行。近日军人百姓更点动后,尚恣夜行,特乞再下六军止绝。从之。元帅
武德元年六月七日,秦王世民加西封元帅。
上元三年三月,相王旦除凉州道元帅,周王亨除洮河道元帅。升储后,至圣历元年九月,又除河北道行军大元帅,亦称大行台元帅。大足元年六月,相王旦除安北道行军元帅。至长安二年九月,又除并州道行军元帅。自后亲王为衔者甚多。其元帅之号,自武德已来,唯王始拜。至天宝十五载正月,哥舒翰除诸道兵马元帅,始臣下为之。乾元二年三月,郭子仪除山南东道,拜河南道诸道节度防御兵马元帅。后上元二年七月,李光弼除淮南、河南、淮西、山南东道、荆南五节度行营元帅,此并副元帅也。
至德元年,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,统大军东征,以子仪为副。
其载九月,吏部尚书平章事房琯特请兵一万人,自为元帅,以收两京,诏许之。以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,分为三军,使杨希文将南军,自宜寿入;刘贵哲将中军,自武功入;李光进将北军,自奉天入。而琯以中军为元帅,次便桥。二军先遇贼,战于陈涛,王师败绩。时琯以车二千乘,以马步夹之,为乘车之战。贼顺风扬尘鼓噪,牛皆振骇,因䌸草纵火焚之,人畜大乱,故败。琯自将南军,又战不利,杨希文、刘贵哲降于贼。琯幕府偏裨等奔赴行在,肉袒请罪,诏并宥之。
四载九月,以舒王谟为扬州大都督,持节充荆南、襄、江、鄂等道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,仍赐名谊,改封晋王。大开幕府,文武僚属之盛,前后出师,未见其比。天福三年三月,以辉王祚为诸道兵马元帅。
其年十二月十三日敕:国史所书元帅之任,并以天下为名,乃自近年设为诸道,宜却复为天下兵马元帅。都统
乾元元年十二月,户部尚书李峘除都统淮南、江东、江西节度宣慰观察、处置等使,都统之号始于此。
上元二年八月,李若幽除户部尚书,充朔方、镇西、北庭、兴平、陈郑等九节度行营兵马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。
建中元年十二月,以汴州节度使李勉充河南、汴州、宋、滑亳、河阳等道都统使。
元和四年九月,以邠、宁、夏三州节度高崇文充西京都统。
大中五年五月,以特进、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白敏中充邠宁节度使,招讨南山、平夏、党项兵马都统取置等使。
元和四年九月,以宣武军节度韩弘充淮西诸军行营兵马都统。
乾符五年,黄巢大掠江淮,宰相王铎进奏曰:臣忝宰执之长,在朝不足分陛下之忧,愿自帅诸军,荡涤群寇。朝议然之,乃拜守司空、平章事、荆南节度使、诸道行营兵马都统。其年,以镇海军节度使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。
中和二年,复以宰相王铎为京城四面诸道行营兵马都统,以崔安潜副之。至大顺元年五月,以宰臣张濬为京东北面兵马都统。
节度使
武德元年,因隋旧制,呼为大总管。其年六月七日,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。至七年二月十八日,改大总管为大都督。
贞观三年八月,李靖除定襄道行军大总管。贞观三年已后,行军即称总管,本道即称都督。永徽已后,除都督带使持节,即是节度使,不带节者不是节度使。景云二年四月,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,充河西节度使,此始有节度之号,遂至于今不改。
朔方节度使开元元年十月六日敕:朔方行军大总管,宜准诸道例,改为朔方节度使。其定远、丰安军、西中城、单于、丰、胜、灵、夏、盐、银、匡、长、安乐等州,并受节度。至十四年七月,除王浚带关内支度营田等使。十五年五月,除萧嵩,又加盐池使。二十年四月,除牛仙客,又加押诸蕃部落使。二十九年,除王忠嗣,又加水运使。天宝五载十二月,除张齐邱,又加管内诸军采访使,已后遂为定额。丰安军在灵州黄河西,去郡一百八十里。
定远军在灵州北二百里,先天二年正月,郭元振置。
贞观十三年三月十五日,置朔使,以护突厥。河东节度使开元十一年以前,称天丘军节度。其年三月四日,改为太原已北诸军节度。至十八年十二月,宋之悌除河东节度,已后遂为定额。大同军置在朔方州,本大武军。调露二年,裴行俭改为神武军。天授二年,改为平狄军。大定元年五月十八日,改为大武军。开元十二年三月四日,改为大同军。横塞军初置在飞狐,复移于薪州。
开元六年六月二十三日,张嘉贞移于右代都大安城南,以为九姓之援。天宝十三载十二月一日,改为大德军。岢岚军武德中为镇。永淳二年,改为栅,隶平狄军。长安三年,李回秀改为军,张仁亶置,移军朔方,留一千人充守捉,属大武军。开元十二年,崔隐甫又置军。十五年,李嵩又废为镇,其后又改为军。
天兴军,圣历二年四月置,大足元年五月十八日废。长安元年八月又置,景云元年又废。
开元五年六月二十四日,张嘉贞又置,十一年三月四日,改为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。
清塞军,贞元十五年四月,以清塞城为军。
开元九年十一月四日,敕:河东、河北不须别置支度,并令节度使自支度。
陇右节度使,开元元年十二月,鄯州都督矩除陇右节度,自此始有节度之号。至十五年十二月,除张志亮,又兼经略、度支、营田等使,已后为定额。临洮军置在狄道县,开元七年,移洮州县就此军焉。
河源军置在遑州东西。又云本道充国亭侯也。
白水军,开元五年,郭知运、张怀亮置。
安人军,置在星宿州、鄯州西北界,开元七年三月置。积石军,置在廓州达化县西界,本吐谷浑居地,贞观三年吐谷浑叛,置静边镇,仪凤二年置军额焉。
英门军,置在洮州,仪凤二年置军,开元十七年洮州移隶临潭,百姓隶岷州,置临州,二十年七月又改为洮州,今为临洮军是也。
振武军,置在鄯州鄯城县西界,吐蕃铁仞城,亦名石堡城,
开元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信安王拔之,置,四月改为镇武军。又二十九年十二月六日,盖嘉运不能守,遂陷吐蕃。天宝八载六月,哥舒翰又拔之,闰六月三日改为神武军。
威戎军,置在鄯州界,开元中杜希望收吐蕃新城置。镇西军,置在河州,开元二十六年八月置。
神策军,
天宝十三载七月十七日,陇右节度哥舒翰以前年收黄河九曲,请分其地置洮阳郡,内置军焉,以成如球为太守,充神策军使。去临洮军二里。
宛秀军同前年分九曲置浇河郡,内置军焉,以臧奉忠为太守,充军使。
保义军元和元年二月,改陇右经略使为军。
河西节度使景云二年四月,贺拔廷嗣为凉州都督,充河西节度使,自此始有节度之号。至开元二年四月,除杨执一,又兼赤水、九姓、本道度支营田等使。十一年四月,除张敬忠,又加经略使。十二年十月,除王君㲋,又加长行转运使。自后遂为定额也。
赤水军置在凉州西城,本赤乌镇,有泉水赤,因以为名。武德二年七月,安修仁以其地来降,遂置军焉。军之大者,莫过于此。
新泉军大定元年,郭元振奏置。开元五年,改为守捉使。天斗军本是守捉使,开元十六年,改为天斗军焉。建库军置在甘、肃二州界,证圣元年,王孝杰开西镇,回以两州界旷远,置此军焉。
宁寇军旧同在城等守捉,天宝元年五月五日,遂置焉。王门军,本废王门县,开元六年置军焉。
墨离军,本是月支旧国,武德初置军焉。
豆卢军,置在沙州,神龙元年九月置军。
白亭军,天宝十四载正月三日置。
开元十四年三月二日敕:河西、长安行转运九姓,即隶入节度使,宜加度支判官一人。
安西四镇节度使,开元六年三月,杨嘉惠除四镇节度经略使,自此始有节度之号。十二年已后,或称碛西节度,或称四镇节度。至二十一年十二月,王斛斯除安西四镇节度,遂为定额。又先天元年十一月,史献除伊西节度、鱼瀚海军使,自后不改。开元十五年三月,又分伊西北庭为两节度。至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,移隶伊西北庭,都属四镇节度使。至天宝十二载三月,始以安西四镇节度封常清兼伊西北庭节度、瀚海军使。伊吾军,本昆吾国也,置在伊州,景龙四年五月置。天山军,置在西州,汉车师前王故国,地形高敞,改名高昌,贞观十四年置。瀚海军,置在北都护府,本乌孙王境也,贞观十四年置庭州,文明元年废州置焉。长安十二年二月,改为烛龙军。三年,郭元振奏置瀚海军大军,并在碎叶城。
范阳节度使,先天二年,甄道一除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。开元十五年,除李尚隐,又带河北度支营田使。二十七年,除李适之,加河北海运使。天宝元年,除裴宽为范阳节度使、经略、河北度支营田、河北海运使,遂为定额。经略军,置在范阳城内,延载元年置。
渔阳军,在幽州北卢龙右塞,开元十九年改为静塞军。清夷军,垂拱二年,妫州刺史郑崇古奏置。
威武军,大定元年置,在檀州。
北平军,在定州西三里。恒阳军,恒州郭下。
高阳军,本瀛州,开元二十年移在易州。唐兴军,在莫州;
横海军,在沧州,并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二日置,各以刺史为使。
怀柔军在蔚州界,先天元年八月八日置。
镇安军,
贞元二年四月二十二日,于燕城守捉置。怀远军在故辽城,天宝二年二月,安禄山奏置焉。平卢军节度使开元七年闰七月,张敬忠除平卢军节度使,自此始有节度之号。八年四月,除许钦琰,又带管内诸军诸蕃及度支营田等使。二十八年二月,除王斛斯,又加押两番及渤海、黑水等四府经略处置使,遂为定额。
平卢军在柳城,本古辽西之地。
卢龙军置有北平郡,古孤竹国,天宝二年置。
开元十三年三月二十日,敕:平卢军、幽州、太原、朔方、河西、陇右、剑南等七道节度使,宜各置木契行勘。
剑南节度使开元五年二月,齐景昌除剑南节度使、度支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,因此使有节度之号。至八年,除李濬,始下兼兵马使。二十七年,除仇兼琼,又兼山南西道采访使。其后或兼或不兼,无定制。至上元二年二月,分为西川。广德二年正月、八月,合为一道。
大历二年正月二十日,又分为两州,至今不改。贞元十一年九月,韦皋为节度,就加统摄近界诸蛮,兼西山八国、云南安抚等使。
天宝军,置在雍州,开元二十九年置。
洪源军置在黎州,汉黎郡地,开元三年置军。
昆明军,置在巂州,
开元十七年十一月置。
岭南节度使至德二载正月,贺兰进明除岭南五府经略兼节度使,自此始有节度之号。已前但称五府经略,自此遂为定额。又杜佑为岭南节度使,德宗兴元朝,执政往往出为节度,故岭南节度常兼五管经略使,佑独不兼,盖一时之误,后遂不带五管经略名目。至咸通三年五月,分为两节度,以广州为岭南东道,邕州为岭南西道。
清海军,天宝元年置,在思州。
柔远军,
贞元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置。
淮南河南江东道乾元元年三月六日置节度使。镇州节度使,大历十四年四月,名其军曰成德,至天祐二年九月,改为武顺。汴宋亳节度使,建中三年二月二日,名其军曰宣武。
浙江节度使,建中二年六月,分浙江东西节度使,寻改为镇海军,以团练为节度,徙理润州。元和五年十一月,团练使奏:丹阳军北因置节度,改为镇海,今请依前置镇海军。从之。
滑州节度使,贞元元年五月,罢滑州。永平军其年四月,名其军曰义成。淮西节度使,贞元二年二月,改淮西节度为淮宁军。
申光蔡等道节度使,贞元十四年正月,名其军曰彰义。易定节度使,贞元十五年三月,满城县置永清军,建中三年五月,名其军曰义武。
安黄节度使,贞元十九年二月,名其军曰奉义。
陈许节度使,贞元二十年四月,名其军曰忠武。
徐州节度使,
贞元二十一年三月,名其军曰武宁。至咸通四年四月,降为支郡,隶兖州。至十一年十一月,改为感化军。
剑南节度使,元和二年二月,改天威军。
荆南节度使,元和六年八月敕制:荆南是赋税之地,与关右诸镇及河南、河北有重兵处体例不同。节度使之外,不合更置军额。因循已久,烦弊实深。严绶所请停永安军额,宜依。其合收钱米,委严绶于当府诸县蠲除不支济人户,均藏讫闻奏。
天平军节度使,元和十四年三月,平李师道,以所管十二州分三节度使,总为天平军节度。其一为兖海沂密节度,一为平卢军节度,仍加押新罗、渤海两蕃使,仍旧为平卢军,赐两蕃使印一面。
河阳节度使,会昌四年十月平贼,以河阳三城镇遏使为孟州,号河阳军,额、怿二州隶焉。
归义军节度,大中五年八月,沙州刺史张义潮以瓜、沙、伊、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。自河、陇陷蕃百余年,至是悉获故地,乃以沙州为归义军,授义潮节度使。
戎昭军节度使天佑二年九月,以金州置军额。三年四月,复以为州。
义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正月,以沧、景、德州号义昌军。山南东道节度使乾元元年,置节度。元和十年十月,分为两节度,以户部侍郎李逊为襄复郢等节度使,右羽林大将军高霞寓为唐邓隋节度使。
景云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敕:诸道节度使,除缘兵马外,不得别理百姓诉讼事。元和六年十月,诏曰:朕于百执事、群有司,方澄源流,以责实效。其诸都都团练使,足修武备,以静一方。而别置军额,因加吏禄,亦既虚设,颇为浮费。思去烦以循本,期省事以便人。润州镇海军、宣州采石军、越州义胜军、洪州南昌军、福州静海军等使额,并宜停。所收使以下俸科等事,以上各委本道充代百姓阙额两税,仍具数闻奏。庶几爱人之心,不至于惜费;立制之意,必在于正名。
十三年二月,襄阳节度使李诉奏请判官大将已下一百五十员,上不悦,谓裴度曰:李诉诚立奇功,然奏请过当。遂留中不下。其年七月,诏曰:事关军旅,并属节,务系州县,悉归察廉。二使所领,不同管辖。诸道度支、营田,承前各别置使,自艰虞以后,事稍因循,方镇除授之时,或有兼带此职,遂领所在各殊。今者务修旧章,思一法度,去烦就理,众心为正。唯别置营处,其使且令仍旧。其忠武、凤翔、武宁、魏博、山南东南、横海、邠宁、义成、河阳等道度支、营田使,及淮南度攴,近已定省。其余诸道,并准此处分。初,景云、开元间,节度、度支、营田等使,诸道并置,又一人兼领者甚少。艰难以来,优宠节将,天下拥旄者常不下三十人,例衔节度、度支、营田、观察使。其边界藩镇增置名额者又不一。前后十余年,虽尝增减官员及使额,而度支、营田以两河诸将兼领,故朝廷不议停废。至是群盗渐息,宰臣等奏罢之。
乾符三年,以宰臣郑从谠为北京留守、河东节度使,诏许自择宾佐。亲王遥领节度使
贞观二年正月,蜀王恪除使持节大都督益、绵、邛、维、眉、雅等八州诸军事、益州刺史,越王泰除使持节大都督扬州、常、和、润、楚、舒、卢、濠、寿、歙、苏、杭、宣、东睦、南和等十六州诸军事、扬州刺史。
开元四年正月二十九日,郯王嗣直除安西大都护,充安抚河东、关内、陇右诸蕃部落大使。陜王嗣升为西都护,仍充河西道及四领诸蕃部落大使、安西大都护,张知运为副都护。亲王遥领节度,自兹始也。其在军节度,即称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。十五年五月,以庆王潭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大使。忠王浚为单于大都护、朔方节度大使。棣王洽为太原已北诸军节度大使。鄂王涓为幽州都督、河北节度大使。营王滉为京北牧、陇节度大使。光王涺广州都督、五府节度大使。仪王潍河南牧。颖王沄安东都护、平卢节度大使。永王泽荆州大都督。寿王法益州都督、剑南节度大使。延王洄安西大都护、碛西节度大使。盛王沐扬州大都督。
建中元年八月,以舒王𬤇为泾原节度大使。
贞元四年七月,以虔王谅为光随蔡节度观察大使。七年七月,以邕王謜为义武军节度、易定等州观察使。九年十二月,以通王谌为宣武节度使。
十年七月,复以邕王謜为昭义军节度使。
十一年五月,复以通王谌为河东节度大使、西都留守。十六年九月,以开府仪同三司、虔王谅为除州节度大使、观察度支营田等使。
元和二年八月,以建王审为郓州大都督、平卢节度观察等使、陆运海运押新罗两蕃等使。
九年三月,以遂王宥开府仪同三司,充彰义军节度、管内营田、申光蔡等州观察处置等使。
宝历元年十二月,以晋王普为昭义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;以刘悟子前将作监主簿从谏为节度留后。太和八年十二月,以通王谌为幽州经略、卢龙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;以勾当幽州兵马元忠为留后。
开成五年十二月,以福王绾开府仪同三司,行魏州大都督,充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。
会昌二年正月,以抚王纮开府仪同三司,行幽州大都督,充幽州卢龙军节度观察处置、押奚契丹两蕃、经略卢龙军等。
四年十一月,以皇子谔为开府仪同三司、朔方军节度副大使,知节度事。时以党项叛命,故以亲王制之。大中十一年,以昭王汭为开府仪同、成德军节度副大使、知节度事,以佐司马王绍知成德军。两使留后咸通十年十二月,以蜀王佶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、知节度使,以卢躭知西川事。
乾符四年正月,以寿王杰为开府仪同三司、幽州经略、卢龙军节度副大使、知节度事,以李可举知幽州兵马事。宰相遥领节度使
开元十五年十一月,兵部尚书、河西节度副大使、知节度事萧嵩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节度如故。宰相遥领节度使,自兹始也。至二十六年正月,中书令李林甫遥领陇右节度。天宝十载十一月,杨国忠又遥领剑南节度,萧嵩以牛仙客为留后,李林甫以杜希望为留后,杨国忠以崔圆为留后。诸使杂录
贞观元年四月,发诸道检点使。
咸亨三年十二月,领下检点格。
其年五月十一日,敕:中书门下两省供奉官,及尚书省御史台见任郎官御史,自今已后,请便不得奏请保使,永为常式。
二年三月十一日,关内道覆囚使邵师德等奉辞。上谓曰:州县诸囚未断,甚废田作,令遣尔等理之,非遣杀之,无滥刑也。至开元十年十月,宇文融除殿中侍御,充覆囚使。
仪凤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,诏:宜令关内、河东简练有膂力雄果者,即以猛士为名。
三年正月二十五日,遣左金吾将军曹怀舜、李知十等,分往河南、河北,以募猛士。
万岁通天元年九月,令山东近境州置武骑团兵。至圣历元年腊月二十五日,河南、河北置武骑团,以备默啜。每一百五十户共出兵十五人,马一匹。
先天二年正月十五日诏:往者计户充兵,使二十二人募六人出军,既惮劬劳,咸欲逃匿,不有厘革,将何致理。天下卫士,取年二十五巳上充,十五年放出。频经征镇者,十年放出。自今已后,羽林、飞骑,先于卫士中简择。长寿三年正月,许诸州大都督及上州刺史、大都督府长史、诸军经略镇守大使,一子为宿卫官。
开元十年六月七日敕:度支营田,若一使专知,宜同为一额,共置判官两人。
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敕:同、华两州,精兵所出,地资辇毂,不合外支。自今已后,更不得聚。同、华兵防,容其休息。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敕:令百寮寻胜,因置检校寻胜使,以厚其事。
天宝七载十一月,给事中杨钊充九成宫使。
苏氏駮曰:九寺、三监、东宫三寺、十二卫及京兆、河南府,是王者之有司,各勤所守,以奉职事。尚书旧章,立程度以颁之;御史台按格令,采奸滥以绳之。中书、门下,立百司之体要,察群吏之能否,善绩著而必进,败德闻而且贬,政有恒而易为,事归本而难失。经远之理,舍此奚据?自奸臣广言利以邀恩,多立使以示宠,克小民以厚敛,张虚数以献状,上心荡而益侈,人望怨而成祸。使天子有司,守其位而无其事,受厚禄而虚其用。宇文融首倡其端,杨慎矜、王𫟹继遵其轨,杨国忠成其乱。仲尼云:宁有盗臣,而无聚敛之臣。诚哉是言。前车既覆,后辙未改,欲求化本,不亦难乎!
十二载十二月二十二日,左相陈希烈充秘书省图书使。
十四载十一月,安禄山叛命,诸山当贼冲者,始置防御使。至宝应元年五月十九日,停诸州防御使。
乾元二年七月九日敕:宜令御史大夫充𭚦骑使,令御史充判官。
广德二年九月,以太子詹事李岘为江南东西及福建等道知选事,并劝农宣慰使。
大历十二年五月十日,中书门下状奏:诸州团练守捉使,请一切并停。其敕使日有持节诸军旅司马,即同副使之任。其判司既带参军事,望令司兵判兵司按司仓判军粮按司事判甲仗按具兵士,量险隘召募,谓之健儿,给春冬衣并家口粮。当上百姓,名曰团练,春秋归,冬夏追集,日给一身粮及酱菜。其月十一日,诸道先置上都留后使,宜令并改为上都进奉县官。十三日,诸道观察都团练使判官各置一人,支使一人,推官一人,余并停。
十四年二月四日敕:诸都、诸道、上都知进奏院官,自今已后,并不须与正官。
六月一日敕:郎官、御史充使,绝本司务者,宜改与检校及内供奉里行。其月五日敕:御史中丞董晋、中书舍人薛蕃、给事中刘乃宜充三司使,仍取右金吾厅一所充使院,并于西朝室置幕屋,收词讼。
建中二年正月二十五日,潭、开宜依旧置防御使。二月十八日,却置京畿观察使,以长史袁高充使。三年九月九日,御史中丞杨瑱奏:见任官或被诸司使奏使移文牒充判官。伏请自今已后,应见任州县正官,非承制敕差补,不得辄离任。敕旨依焉。其月二十三日停。
建中元年四月一日,门下侍郎杨炎充删定格式使。五月日,刑部侍郎蒋况充副使。二年七月,中书侍郎张镒与卢杞同充格式使。
贞元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敕:杜亚宜兼充管内营田使,其楚州营田使宜停。
四年二月敕:诸道幕府判官及诸军将,比奏改官,例多超迁,应从散慢入清望官,并折资处分。
十三年六月,加剑南西山运粮使、检校户部员外郎韦肇兼御史大夫。
十四年六月,罢宣歙池三州、鄂岳沔三州都团练观察使、陜虢西州都防御观察使,以其地分隶诸道。置东畿观察,以留台御史中丞为之。
十六年十二月敕:诸道观察、都团练、防御及度支、营田、经略、招讨等使,应奏副使、行军判官、支使、参谋、掌书记、推官、巡官,请改转台省官,宜三周年以上与改转。其缘军务急功,事迹殊常,即奏听进止。
元和二年正月,鄂岳等州观察使吕元膺奏,亲妹壻京兆府咸阳尉马缝授试大理评事,充京兆观察度支使,为宪司所劾,密亲佐幕,有亏典法。敕诸使府参佐检校,释元膺之罪,时咸非之。
七年七月,敕:诸使府参佐检校应试官员日计,如是五品已上官及台省官,经三十个月外,任奏与改转;余官经三十六个月奏改。如经考试,别有事故及停替官,本限之外,更加十个月,即往申奏。从之。
十三年二月,浙东观察使孟简受代,诏书到日,按故事署留后而行。及常州,堂牒勒还旧镇,待割使事而后行。初,李修授浙西观察使,中谢日,请留所替,以待交割使事,至是因举为例,非旧制也。
十三年七月,以宣歙观察使事至重,因举王遂为淄清四面行营供军使。
其年九月诏:诸道新授节度、观察、经略等使,自敕出后,使未到以前,或前使尚在本镇,或已发差知留军务等官,其军府职员,多停省改易。自今以后,切令禁止。纵先有此色,新使道到,并令仍旧。
十四年二月诏:诸道节度使、团练、都防御、经略等使,所管诸郡,除本州军事外,别置镇遏守捉兵马者,并令属刺史等。本州团练、都防御、镇遏等使,其兵马额便隶此使。如无别使,即属军事。其有边徼溪洞接连蕃蛮之处,建城镇不关州郡者,即不在此限。
其月,山南东道观察使孟简举均州郧乡县镇遏兵马使赵絜充本县令,有紊条章,罚一月俸料。
其年四月,命中官五人为京西和籴使。谏议大夫郑覃、右补阙高𬬩等同上疏论,上览之,即日罢其使。
其年八月,以侍省姚文寿充京西、京兆行营宣慰计会使。六月,制以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证充京西、京北巡边使,所经过州镇,与节度防御使敕详审商量利害,具事实闻奏。因程异之请也。七月,罢晋州防御使。八月,浙东观察使薛戎奏:准敕,诸道所管支郡,别置镇遏守捉兵马者,宜并属刺。其边徼溪洞接连蛮夷之处,时建城镇者,则不在此限。合当道望海镇。明州去七十里余,俯临大海,东与新罗、日本诸蕃接界,诸度支不属明州。许之。
十五年十二月,中书门下奏:因外六品已下正员官,诸道诸使奏充掌职,比限两考,及授官经二年已上,方许奏请,然后依资改转。有才在下位者,不免留滞。请今后诸道诸使应奏请正员官充职掌,经一周年,即与依资改转;未一周年,与同类试官。从之。
长庆三年三月敕:诸道军府大将带监察已上官者,三周年与改转。如是加敕,合非时与改者,不在此限。其大将未曾奏官者,即亦仰奏焉。
四年二月敕:诸道节度使去任日,宜准元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敕处分。其交割状,限新使到任后一个月内分析闻奏,并报中书门下。据替限,委中书门下据报状磨勘闻奏,以凭殿最。
宝历元年十二月,江西观察使殷侑奏:管内州县官,大半勾当留在京师,而当道两税外,又有旨支米,见在官税两充细者,今请下有司。上从之,仍敕诸道准此。唐会要卷七十八
下一篇